找到相关内容1048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

    的社会教育,而且起着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表率。同时,它完全让人们远离消极悲观和盲目乐观的情绪,而以充满慈悲与智慧的心如实洞悉整个社会人生,圆满生命,从而净化自心、完善心灵,觉悟人生、成就人生、奉献...

    妙涵尼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92860247.html
  • 佛教为什么一直说人生是苦呢

    佛教为什么一直说人生是苦呢  我们的生命中充满了许许多多的苦痛和考验;不论您以后是当教授,当总经理、董事长,甚至做总统,都免不了生死这一关,那时您是否有足够的信心与忍力,安详微笑地走过去?许多学长常问末学:“佛教为什麽这麽悲观,一直说人生是苦呢?我觉得我从小都很快乐啊?”就像末学的表妹,她说:“我感觉我从小就生活在天堂,有什麽必要往生极乐世界呢?”这位表妹长得很甜、很可爱,从小人见人爱,她胆子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062111.html
  • 佛教对于未来社会宁静人类和谐幸福的贡献

      释尊就人类生活在历史上所累积认为人生有缺陷,因说一人身难得”,要人们能珍惜自身的生命生活和生存。另一方面悲观的说这世界是“五浊恶世”,要人们能行八正道,在八正道中求得幸福的人生。而结论是要人们于世...

    释悟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0964452.html
  • 道坚随笔之:我的生活我作主

    。生活是多彩的,亦不奉行消极颓废、厌世弃世的悲观型人生观,应该有精进不懈,如地藏菩萨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“的奋进型人生观和受持善法、广种福田的奉献型人生观。  我的生活谁作主?不是上天,不由他物,非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5965483.html
  • 禅与一般文化

    有效,立刻赢得日本武士的心,武士们开始拜访禅寺。禅宗并没有早期佛教那种只被有闲阶级所接受的特点,同时,它既非悲观也非消极,也不讲求不抵抗主义。日本的武士阶层,长久以来就在寻求一个可以满足他们精神需求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0365487.html
  •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——空与有

    佛法与生活的对话——空与有 甲: 我觉得「一切法空」的说法太过于虚无、悲观,这是不究竟、不了义的。要发挥「妙有」才是更高、更圆满的说法。 乙:为什么? 甲: 如果「一切法空」,那么连善恶、功德、业报、生死、涅盘、戒、定、慧都是空的,连佛也是空的,那么一切都是无义意的,何必还要来学佛修行呢? 乙:你认为应该怎样才对? 甲:好的不能空掉,好的不但是不空,还要发扬光大。 乙:什么是好的?什么是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276579.html
  • 问:“此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”是真的吗?

    所以,佛教被人指为消极、逃避、悲观。最初这种“此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”的观念,本不出于佛教,乃是出于破坏三宝的阴谋。因为即使在佛世,也没有要求所有的出家僧众必须即身成就,因此,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52577672.html
  • “色即是空·空即是色”

      ,虽是虚妄不实,但并不因而悲观、消极或   堕落,能在这些空无自性的假相中悠游自在   ,运用一切的物质,来过著快乐、充实的人   生。   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合起来的境界是:   一切的...

    慧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778272.html
  • 佛法御疫症

    业“转”去,不受恶报,速证佛道。但个人有此成就,尚且不易,众多的人就更难了,因此,共业通常都是定业,鲜有躲得过的。   疫症,和所有天灾人祸一样,都由众生的共业招感而来,但我们又不必太悲观,在共业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378531.html
  • 去与来时事一同

    猛烈之时,就是在不断迷失心性、迷惑自己,生时两手空空来,死时两手空空去,金棺银椁与草席裹身,对于死亡又有什么意义呢?禅师不是以悲观的人生态度示人,恰恰相反,禅师是告诉我们万不可以迷失心性、迷惑自己,如果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578873.html